鄭州西區(qū)中醫(yī)院(河南省中醫(yī)院西區(qū)醫(yī)院)歡迎您!
    鄭州西區(qū)中醫(yī)院(河南省中醫(yī)院西區(qū)醫(yī)院)
    7*24小時服務熱線:
    0371-86185222
    健康講堂

    秋意漸濃,寒涼傷人!重點防好六大疾病,牢記六個一!

    2023-10-13 18:09 572 瀏覽

    深秋時節(jié),

    重點防好六大疾病

     

    1. 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

     

    專家介紹,秋分后天氣轉涼,若下雨的話,氣溫下降更為明顯。冷空氣會刺激皮膚,人體因著涼而免疫力下降,無力抵御寒邪,容易出現肺部及呼吸道疾病,如咳嗽、支氣管炎等,嚴重者可能出現肺炎等。另一方面,秋季干燥,燥邪傷人,容易耗人津液,出現口干、唇干、鼻干、咽干等癥狀。

     

    2. 過敏性鼻炎

     

    冷空氣一來,很多人最突出的感覺是鼻子不舒服。氣溫驟降不但會使急性鼻炎患者增加,過敏性鼻炎、鼻竇炎患者要是沒有做好保暖措施,也容易在此期間病情加重。

     

    專家介紹,鼻黏膜下布滿血管,能使鼻子起到過濾、調溫以及濕潤的重要作用,秋冬季節(jié)冷空氣來襲,就會對鼻黏膜造成刺激,鼻腔發(fā)癢、噴嚏不斷,感冒風寒接踵而來。

     

    3. 腸胃炎等疾病

     

    醫(yī)生提醒,天氣漸漸涼爽,食欲會有所增加,易暴飲暴食,致使胃腸負擔加重,功能紊亂。加上晝夜溫差較大,易引起腹部著涼,可能誘發(fā)腸胃炎等,導致腹瀉。

     

    同時,此時節(jié)也是腸道傳染病全年發(fā)病的第二個高峰期。所以,秋冬季要防脾胃受寒,不可赤膊貪涼。

     

    4. 心血管疾病

     

    專家介紹,秋季早晚溫差大。對于不穩(wěn)定型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急性事件來說,太冷太熱都是誘發(fā)因素。

     

    季節(jié)更替時,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有可能需要調整治療方案,這是因為,夏天吃的藥和秋冬吃的藥量和藥效都有所不同。夏天熱,血管擴張,可能劑量較小;而秋冬天氣轉冷,血管收縮,則需要增加劑量或根據病情換藥,要在醫(yī)生指導下更換,同時,注意休息,避免感冒誘發(fā)急性心腦血管疾病。

     

    5. 皮膚干燥脫皮

     

    秋天來了,老人皮膚更容易顯得干癟、干燥、脫皮,尤其在脫衣時產生一種“萬里雪飄”的感覺。云南省中醫(yī)院老年病科一病區(qū)楊國琳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,老年人皮膚干燥、瘙癢常發(fā)于天氣干燥的秋冬兩季。人體在衰老之后,身上的新陳代謝會明顯減弱,而且老年人的皮膚比年輕人更為薄弱,皮膚的膠原蛋白流失嚴重,保水功能和分泌油脂的功能下降了。皮膚缺水后還會引起局部收緊,瘙癢,接著就是抓痕。

     

    6. 情緒方面疾病

     

    專家介紹,受氣溫和光照減少影響,人們的情緒也會發(fā)生變化,如悲秋,秋愁。所以,秋季養(yǎng)生要著重注意不要大喜大悲,要符合季節(jié)的收斂之氣,最好的方式就是爬山登山,登高處望望遠方,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情。


    1.jpg

     

    秋季到來,

    養(yǎng)生牢記“六個一”

     

    1. 一碗山藥百合銀耳湯——健脾潤燥
     
    專家表示,秋季大家喜歡喝雪梨枸杞湯,兩者煲湯,雖然達到了滋潤的作用,但是枸杞滋膩,雪梨性寒涼,兩者合用,既寒涼又滋膩,影響脾胃功能,所以并不太適合這個季節(jié)喝。
     2.jpg

    山藥百合銀耳湯反而是不錯的選擇。山藥性溫,有健脾滋陰,健脾胃陽氣,加強脾的運化的功能,同時有潤肺的作用。銀耳性寒,潤肺健脾,有提高免疫力、抗疲勞作用。百合,潤肺堪有民間燕窩之稱。三者均為藥食同源之品。寒溫搭配飲用,既健脾又潤肺,讓肺陰能夠真正得以潤化。
     
    方法:把山藥50克,銀耳20克,百合20克放在熱水里,煮30分鐘就可以了。
     
    2. 一杯六汁飲——緩解燥咳
     
    專家表示,過了秋分,空氣干燥,秋風更涼,易出現咳嗽,嗓子干癢等癥狀。若皮膚干燥、陰虛燥咳,可以榨點“六汁飲”喝。
     
    方法:取雪梨1個(去核),鮮藕、荸薺、白蘿卜、甘蔗、鮮百合各30克,榨汁后混勻食用,每次喝30毫升,每天2~3次。但是如果是受涼咳嗽,應多吃山藥、冬棗、蓮子等食物。
     
    3. 一盆泡腳水——防寒暖身
     
    寒氣一般都是從腳底侵入。熱水泡腳可以起到舒筋活血、緩解疲勞的作用。一般40攝氏度左右的水溫即可。
     
    此外,也可以給泡腳加點料。專家介紹:
     
    紫蘇泡腳散寒暖身:秋冬季節(jié),在家里也不防備一點紫蘇葉(藥店有售),泡腳、泡水、涼拌都行。紫蘇葉又叫蘇葉,主要作用就是解表、散寒、理氣、和營。一般用溫水泡腳15分鐘左右,腦門微微出汗即可。
     
    艾葉泡腳平喘祛痰:一些中老年人秋冬季患風寒感冒后容易咳嗽,此時可以采用艾葉煎水泡腳來治療。中醫(yī)認為,風寒咳嗽為風寒犯肺,艾葉可溫中、逐寒,所含的揮發(fā)油被人體吸收后還能鎮(zhèn)咳、平喘及祛痰。將艾葉(中藥店有售)50克放入1500毫升沸水中,煎煮15分鐘,待水溫稍低,把雙腳置于藥液內浸泡。每晚睡前1次,每次約15分鐘,止咳后停用。
     
    4. 一件貼身背心——護腰暖腹
     
    對于老人和孩子,或者有胃病、宮寒的女性來說,秋分后不妨貼身穿一件背心,出門的時候可以穿一件坎肩或者馬甲,護住腰腹部。每晚睡前還可以將雙手搓熱,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36次,揉臟腑則氣血經絡皆動,臟調腑通諸病消。
     
    5. 一次按摩——養(yǎng)生防病
     
    專家表示,秋季也可以做一些自我推拿,起到養(yǎng)生防病作用。結合秋分節(jié)氣特點,我們選擇合適的穴位,比如:
     
    太淵腕:橫紋外側邊緣,拇指指腹輕輕地揉,2分鐘,補肺陰。

    3.jpg
     
    神闕穴:肚臍部位,手掌放置于肚臍周圍,做畫弧動作。在操作的過程中,手掌不能離開肚臍部位,腹部有一種溫熱感,可溫補脾陽。
     
    健鼻功:秋季也可練練健鼻功,即用拇指外側沿鼻梁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左右,可加強鼻子的耐寒能力。
     
    6. 一碗棗仁粥——調整睡眠
     
    隨著秋燥愈加明顯,加上萬物的蕭肅凋零,人就容易出現失眠或睡眠質量下降的情況,所以秋分時節(jié)最重要的養(yǎng)生功課就是調整睡眠,推薦一個好睡安眠方。
     
    方法:用搗碎的酸棗仁和小米一起熬成粥,或者直接把酸棗仁用攪拌機打成粉,睡前用開水沖服。喜歡吃甜食的話,還可以加入少量的蜂蜜。
     
    酸棗仁性平,味甘酸,有寧心安神、養(yǎng)肝的作用,專治心脾兩虛、肝火旺盛、陰血不足導致的虛煩不眠、驚悸怔忡等癥,被稱為“安神助眠果”。睡前喝上一碗,連著喝上一段時間,就能幫您找回丟失的好睡眠。


    來源:文章來源健康時報,圖片來源網絡,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。

    聲明:本文僅作健康科普,如有相關疾病,請及時去正規(guī)醫(yī)療機構就診,謹遵醫(yī)囑。

    0001.png

    1111111.jpg

    分享:
    相關內容
    分享按鈕 国产丝袜肉丝视频在线,日韩少妇无码专区,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,久久久久了精品久久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