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阿爾茲海默病,很多人會想起“老糊涂”,但它從不是正常衰老,而是一種會逐漸侵蝕記憶、認知與生活能力的神經退行性疾病——就像一塊慢慢擦除人生的橡皮,讓患者連最親近的人、最熟悉的事,都漸漸變得陌生。
它的“信號”往往藏在細微處,卻常被誤當作“老了記性差”。早期最典型的是“近事遺忘”:剛說的話轉身就忘、反復問同樣的問題、找不到剛放好的鑰匙;再往后,會認不出常去的路、分不清早晚,甚至把筷子當牙刷;到后期,連吃飯、穿衣等基本生活技能都會喪失,需要他人全程照料。這些變化背后,是大腦中神經元的逐漸死亡,以及“β淀粉樣蛋白”沉積、“tau蛋白”纏結形成的病理改變。
目前阿爾茲海默病尚無根治辦法,但“早發(fā)現、早干預”能顯著延緩病程。家人若發(fā)現老人有持續(xù)記憶減退,別拖延,盡早帶TA到神經內科或老年科做認知功能評估;日??梢远嗯憷先俗觥按竽X鍛煉”,比如一起讀報、玩簡單的拼圖、回憶過去的趣事,既激活認知,也能傳遞陪伴感;同時幫老人把常用物品放在固定位置、在門上貼清晰標識,減少生活中的困惑與挫敗感。
阿爾茲海默病患者的世界,就像逐漸被迷霧籠罩的花園。他們或許記不清當下,卻從未停止渴望溫暖——多一點耐心、多一份陪伴,就是幫他們在迷霧里,守住更多關于愛的記憶。